伴随着一阵上班响亮的军号声,走进四川空分集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现代化厂房。但再往里走,就会看见一大片约50年前建起来的红砖车间,里面的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作业。这是一个标准的上个世纪60年代建立起来的“三线企业”。
行业之最
55年前,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四川空气分离设备厂,简称四川空分厂)所在地还是一个小山沟。有一批人来自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制氧机厂,以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甘肃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们,还有后来陆续加入的一批转业军人、下乡知识青年……为了同“帝国主义、修正主义”争时间、抢速度,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三线建设者”,他们是第一批川空人。
从此,这个沉睡的小山沟醒来了,昔日荒凉的山沟里建起了一排排红砖厂房。站在山坡上向下望去,这些高耸于山沟之中的建筑宛若一条巨龙盘旋于此,不停诉说着四川空分集团从破土动工到历经几代川空人的“三线建设”的故事。他们不仅建起了一个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现代化装备制造企业和深冷技术研发基地,更是留下了他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坚持奉献、团结协调”宝贵的三线精神。
山沟新貌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川空“三线精神”之本。
1966年,四川空分集团所在地还是一个“不通水、不通电、不通气、不通公路”的小山沟。当时这里的农村劳作还是依靠“天工开物”式的工具,手段十分落后,交通出行更是不便。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无论是上山下田,还是上街赶场,走的都是羊肠小道,不是上坡就是下坡,汽车基本开不进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先不论生产,生活都很艰难!但为了加快三线建设,第一批来到这里的川空人不怕苦、不怕难,以创业的激情,提出了“边基建、边生产,先生产、后生活”的口号,充满了干劲和热情。当时的基础设施还没开建,他们住的是工棚,吃的则更差。每月只有2两油,半斤肉,基本吃不到蔬菜......但那时的年轻人心里丝毫没有胆怯和畏缩,甚至还苦中作乐,将他们能吃到的蔬菜“藤藤菜”戏称为“无缝钢管”,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七八年。
打石头、运泥土、抬钢材……没有工具就自己做工具,在这物资极其匮乏的山沟里,这群三线建设者们凿石放炮、人拉肩扛,采取一切手段投入建设。他们不论学历,不分资历,不谈职务高低,“抓晴天抢阴天,刮风下雨当好天”,每天穿着沾满泥污的工服以及湿漉漉的深筒靴,日夜奋战,披荆斩棘,开山辟地。凭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这一批充满激情的三线建设者们,硬是在这个小山沟里开创了一方新天地,一栋栋厂房从此在这块荒芜之地伫立起来了!
现代车间
四川空分集团从起初筹建到现在的发展壮大可以说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发展史。如果说,在建厂初期是不怕苦、不怕累,自力更生、坚苦创业的精神支撑着第一批三线建设者们完成了建厂工作,那么,在四川空分厂后来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开发产品找饭吃,还是咬紧牙关搞改造,可以说同样是离不开传承下来的这些三线建设伟大精神和宝贵财富。
20世纪70年代中期,空分厂厂区已经基本建成。但国家起初的计划经济政策开始向以销定产转变,用户要什么产品不再是由部里说了算,而是用户自己说了算。当时,四川空分厂地处简阳的一个小山沟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没有客户愿意舍近求远、舍易求难,放弃去美丽的杭州而来简阳。如是,如何生存就是摆在四川空分厂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我们做过台灯、靠背椅、自行车架子,还想做电茶壶……但所有这些产品,都因制作成本高,赚不到钱,没有出路,怎么办?
没有出路,就要找出路,同样要有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啃硬骨头,自力更生,另辟蹊径。
七十年代初,行业曾分派过几个厂研制40-50升/小时制氧制氮车,但均未成功。进入80年代,四川空分厂临危受命,接过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困难很多,面临的工况也十分复杂,于是当时的副厂长单金铭就带着工人一起干。经过连续七天不分昼夜的连轴转,嗓子累到发不出声来,硬是在规定期限内圆满完成了任务,咬着牙啃下了这个硬骨头,受到部队的认可。从此军工产品成为了四川空分厂的发祥产品。
林中卧虎
此外,整个八十年代,无论是压力容器的取证,还是低温贮槽、高压液氮汽化车、天然气液化分离设备、高纯氮设备、高纯氮压缩机等等这些重要设备的成功开发,其过程都是极其不易的。但四川空分厂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是咬紧牙关,再苦再难都要干,是想尽一切办法地干。因此,每次为了开发出一项技术、一件产品,当时的大学生们几乎都是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工作。当时加班无加班费,夜班费也只有2毛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憋着一股劲儿,即使被蚊子叮、虫子咬,还是一门心思只想把产品做出来。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肯定是干不好、也干不长久的!直到现在,空分厂的发展越来越好了,但每次为了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从董事长单金铭到每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大家依然是不分昼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心只为开发,只为产品。
三线建设初期资金短缺,工厂很多需要修建的厂房在当时都没有修建起来,且配套的设备十分陈旧,进入90年代后就不再适应当时企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四川空分厂面临的形势十分困难:一方面是如果再不搞好技术设备改造,随时可能被空分行业剔出去;另一方面是当时公司年产值不足6000万元,利润更是可怜,资金短缺是大问题。但当时的厂长单金铭还是毅然做出了全体员工一起“咬紧牙关,勒紧裤带,发展生产”“咬紧牙关,勒紧裤带,搞好改造”的决定,投资了1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最终,在全体员工奋力拼搏、艰苦创造下,只花了短短几年时间,四川空分设备厂实现了产值连续翻番,硬是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赢得了先机。在发展过程中,钱是要筹集的,力气也是要花的,工厂要建立自己的板翅式换热器厂,一次要铺设将近2公里长的供电电缆,是由从厂长到员工数百人充当“人体传送带”完成的。虽然过程很累很辛苦,但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川空走出一条独立发展板式之路。
······
可以说,四川空分集团一路走来,历经55年风风雨雨,摆在川空人面前的困难数不胜数。但无论是第一批川空的三线建设者,还是在后面一代又一代接过“接力棒”的川空人眼里,他们看到的永远都不只是“困难”,他们眼里更有“创”和“拼”这二个字。并且身体力行,要奋斗、奋斗、再奋斗!在川空人身上真正体现出了奋斗是幸福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个道理,这就是他们不怕苦、不怕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根深 干壮 枝繁 叶茂
敢为人先,开拓创新
敢为人先、开拓创新是川空“三线精神”之魂。
创新精神是四川空分集团走过55年来特别值得提及的精神。
如果说四川空分集团搞建设要实现从无到有,只要有不怕苦、不怕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就能办成。那么,四川空分集团若想要真正做出能够装备中国,且具备竞争力、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产品,只有这种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企业才能真正地实现发展。对此,四川空分集团理解很深刻,表现很突出。
20世纪80年代,当时国内的空分行业厂家,没有哪个企业有成熟的低温贮槽产品。是川空独辟蹊径,开拓创新,自主研制出了全套低温贮槽技术,包括焊接、真空技术、阀门技术和密封技术等。因此,低温贮槽和槽车成为当时川空最重要的“吃饭”产品。
天然气液化分离设备也是由四川空分厂从无到有创新开发出来的,完美解决了全国各大油田因“对天烧火把”而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尤其是为胜利油田提供的一套50万立方米/天的油天气分离设备,还荣获了1991年国家颁发的质量金奖。
胜利油田50万方油田气装置(获质量金奖)
此外四川空分厂根据当时的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院的需要开发的50-150m3的高纯氮气设备和高压高纯无油无水润滑压缩机不仅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是为当时国内半导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高纯气体保障,大大提高了半导体元器件的成品率!
······
高压液氮汽化车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表彰
随后,四川空分厂虽然实现了从无到有,在国内外空分行业也有了自己一方立足之地,但四川空分集团依然没有停止创新的步伐。因为我们在过去“饿肚子”的发展历程中,深深体会到了创新的甜头。川空人深知,只有创新才能永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创新永远都是企业的硬实力。
因此,从2006年起,四川空分开始坚持走一条独立自主的创新之路,筹建了四川空分集团“低温工程技术研究院”,专门从事低温技术研究。十多年来取得了不少成果。2013年,四川空分集团开发出了国内最大的全国产化的200万Nm³/d LNG设备(内蒙古兴圣天然气公司)及配套研制的首台30000m³LNG贮罐,设备长期稳定运行,性能和管理水平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014年,由四川空分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套LNG开架式海水汽化器(ORV)一次开车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2017年,公司自主开发利用LNG冷能的液体空分在中海油宁波、中海油珠海和唐山瑞鑫一次性开车成功,被评为了2017中国能源装备“十大年度创新产品”,标志着四川空分集团在LNG冷能空分领域已经走在行业前列;2020年8月,公司气体部内蒙古杭锦旗大型LNG装置BOG提取高纯氦项目建成投产,并于11月通过了由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
内蒙古兴圣200×104Nm3/d天然气液化装置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机械行业杰出产品”
此外,还有富氧空分、大型空分技术、大型LNG成套工艺及装备技术、大型低温贮槽、大型液氢槽车等等的成功开发和利用,都不仅证明了四川空分集团的创新实力,同时也散发出了川空人的竞争魅力。
唐山瑞鑫LNG冷能空分装置2017中国能源装备“十大年度创新产品”
四川空分厂从成立到现在,55年一路走来是不容易的,从能生存、能发展,走到兴旺发达,可以说是创新成就了川空的今天。未来的川空路如何走,如何发展壮大,而今川空人又形成了共识,那就是要紧跟习主席“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走创新之路。为此,四川空分集团已经在为今后的创新工作做好了准备。例如董事长单金铭率先提出的“氢能利用”、“能量转换工程研究(ETE)”、“气体的应用技术开发”等课题,在将来一定会孵化出能抢占世界领先地位的装备产品,绽放出创新的价值。
不忘初心,坚持奉献
不忘初心、坚持奉献是川空“三线精神”之心。
对于四川空分集团这个标准的三线企业来讲,可以说奉献精神已经体现在每个川空人的身上、融入到了每个川空人的血液里。
如果没有奉献的精神,当初的三线建设者们就不会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和“支内光荣”的时代感召下,为国家舍小家,带着对故乡的眷恋,远涉千里,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大西南的茫茫深山之中;
如果没有奉献的精神,那群经过十年寒窗苦读从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们,就不会甘愿放弃在繁华都市里优越的工作和物质条件,甘愿来到这荒山野岭中战天斗地,施展抱负;
如果没有奉献的精神,在当年改革开放大潮的洪流中,面对金钱的巨大诱惑,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川空人坚定的选择留下来,继续建设川空家园。
如果没有奉献的精神,在四川空分集团55年的发展历程中,就不会有一批又一批有远见的,有抱负的青年不断加入,坚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新一代三线建设者、新一批川空人的贡献。
可以说一代代川空人都是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也正是在一代接一代川空人的努力下,四川空分集团才得以在55年发展过程中,能够一直坚持为国家深冷装备制造事业做贡献,为国家航天军事强大做贡献,为国家发展富强做贡献。
面对国家的需求,四川空分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为解决以煤做原料的电厂在进行冶炼时,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的环保难题,四川空分集团主动承担并成功开发了富氧燃烧用空分装置和二氧化碳分离液化装置的技术,为国家绿色低碳、节能减排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为解决国家液化天然气供应问题,四川空分集团主动承担了大型液化天然气装置的技术攻关问题并取得巨大成功,为大型液化天然气的国产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国家向空分行业提出了要研发10-12万大型空分装备的要求,于是四川空分集团开始以研发带开发的思路,完成了大型空分装备的技术研发;国家对稀有气体是有大量需求的,四川空分在当时国内大量的空分装置里都没有包含稀有气体提取装置的情况下,率先进行了稀有气体提取装置的研发并取得了成功;氦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但我们国家天然气中含氦量低,氦资源十分紧缺,为此四川空分集团开始了对提氦装备技术的研发并取得成功。尤其是公司气体部内蒙古杭锦旗大型LNG装置BOG提取高纯氦项目建成投产,更是标志着四川空分集团成功为中国经济“卡脖子”的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撑,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让我国氦资源有效利用有了更好的保证。
BOG提取高纯氦项目首车高纯氦产品出厂剪彩仪式
除此之外,为“强军强国”贡献力量是川空的责任和光荣使命,也是深深印刻在每一位川空人心中恒久不变的信念。改制前,国家发展航空工业,需要40-50升制氧制氮车,四川空分圆满完成了;国家发展军事装备、航天工业,需要高压液氮汽化车,四川空分圆满完成了,还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表彰。甚至在部队只是提到了某个军品的一些特殊需求,还并未同公司签约落实的情况下,四川空分集团就开始自行出资研发,待技术和产品成熟后,主动向部队提供使用。同时公司长期设立军代室,改制后取得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开始持续为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海军、中国空气动力研究院、火箭军研究院以及航空航天等部门提供产品和服务。公司的多套设备荣幸地参与了“神舟”系列、“嫦娥”系列、“玉兔”系列及“天宫”系列发射任务,为西昌、海南、酒泉、太原、马兰等基地提供的多套专用装备,均受到部队的一致好评。可以骄傲地说,不论是长五遥三发射成功,还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中国发射的每一颗卫星都有川空保驾护航的身影。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依法诚信纳税,为国家发展多作贡献,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荣誉。改制之初,曾有不少“财经教授”和“专家”找到董事长单金铭,说可以有不少办法避税,都被单金铭董事长一口回绝了。而且,单金铭董事长还风趣地回答他们:“我还想多缴税呢”!自2001年改制至今的20年里,四川空分集团上缴税金累计已超过20亿元,现在每年上缴的税金都超过了改制前35年上缴税金的总和,被国家税务总局选定为“千户集团”,实实在在为地方经济和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司被认定为纳税“千户集团”
此外,川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回馈社会,建川空文化广场、修花园、支持新农村建设、发放奖学金……可以说无论是第一批川空人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精神扎根大西南,投身于三线建设,还是后来一批又一批川空人坚持为国家深冷装备制造事业奋斗,川空人都用实际行动肩负起了对国家的初心和使命,承担起了一个三线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努力践行了企业“让国家满意,让社会满意,让用户满意,让员工满意”的价值理念。
川空文化广场
为国家多做贡献,对社会无私回报是四川空分集团最重要的价值观,也将是被一代代川空人一直传承下去的最不可或缺的三线精神。
团结协调,融合发展
团结协调、融合发展是川空“三线精神”之根。
建厂之初,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甚至连语言都不互通的“三线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要把空分厂尽快发展起来,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把一片荒山变成了如今一个现代化的大工厂。当时,团结、拼搏的信念已然孕育于第一代川空人的心中。如今,四川空分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同样是因为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不断加入的、新的川空人为了“为强军强国,装备中国作贡献”、“让空分厂发展得更好”,这共同的目标,而相互支持,和谐相处。
纵观四川空分集团55年的风风雨雨,无论是建厂初期的三线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自寻出路,再到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激烈竞争,这一路走来可谓是荆棘遍布。但无论面对的环境再苦再难,川空人始终紧密团结在一起,在探索中不断寻找自己的生存之路。因此,困境反而锤炼出了川空人决战决胜的意志,也让大家深刻理解了团结与拼搏的意义。此外,坚持跟党走,响应党的号召,坚持按照党的指示发展企业,也是四川空分集团从筹建之初到现在,在面对任何艰难险阻时,都能凝聚共识,发扬团结协调精神,共度时艰的重要保障。
单金铭董事长荣获“四川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荣誉
于是,曾经荒芜的小山沟被建设成了一个建筑总面积达20万m2的美丽的森林花园企业;曾经没有饭吃的四川空分厂变成了如今拥有21个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参股企业7个,总资产超过50亿元,年销售收入40多亿元的大集团;曾经设备破旧,技术落后,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三线建设企业变成了如今这个拥有许多中国一流、世界先进产品和技术的现代化的机械百强企业、成都总部企业。
与此同时,企业要不停建设,不断发展,全体员工奋斗,拚搏是没问题的,但不能让大家老是过苦日子,也不能老是让大家只讲奉献。川空人工作于此,生活于此,一定要有幸福感,要有自豪感才行。在川空发展的同时,全体员工要能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于是,在全体川空人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下,四川空分集团在2001年实现了改制,改制后绝大部分员工都持有公司股份,真正成为了“川空主人”。另外,员工的收入也从当时每年的9227元增加到如今的80000元以上,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保障。除此之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当时还只是任四川空分厂副厂长的单金铭,就开始带领川空人进行绿化,种草种树,清理垃圾,改善环境,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如今的四川空分厂已经成为一个“宜工”、“宜研发”更“宜居”的美丽的森林花园企业。可以说四川空分集团取得的方方面面的发展都是全体员工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的结果,是他们一鞠一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
公司被评为“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
除了企业内部追求团结协调,和谐相处外,四川空分同样也一直致力于发展与外部的合作关系,主动拥抱农村,融入城市,从而也实现了企业和农村融合发展、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首先是企业和农村融合发展。
四川空分集团在简阳的一个小山沟里,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免不了会和周围的村民产生问题和矛盾。80年代,周围的村民还给政府写信说要偷空分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周围的居民搞好关系,当时时任副厂长的单金铭在认真思考研究后,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即一方面根据工厂的发展征收周围农民的土地,这样做不仅能扩大空分厂的规模,同时也能够招收这些农民进厂,把好的工种,精密的、有技术的工种给他们做,让他们成为工人,共同参与川空建设;另一方面,空分厂还开始和周围的村民合办工厂,例如配件厂、医疗厂等等,让没有办法进空分厂的村民也能有工作,生活有着落,富裕有方法。
除此之外,空分厂周围原是很多柴坡。七十年代,这些山坡上树都没有,草也不多,种的是小麦。但四川的天气不下雨就旱,在山上种小麦很可能连种子都收不回来,常年都是费力不讨好。于是,2006年,单金铭董事长找到当时中心村的领导们商量,最终决定把这些山坡交由公司来管理和绿化,于是才有了如今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树木。这些树木不仅每年吸收二氧化碳2万吨,吐出氧气1.5万吨,成为简阳真正的“肺”,为简阳市环境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附近的村民也被招纳来当工人管理树木,使他们不仅有了生计来源,生活环境也都变好了。
公司还修建了许多小花园,像生活区的小公园,工程公司门外的花园苗圃等等,给周围职工、居民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游憩活动场所。事实上,当时这些小花园修建起来的时候,让不让周围农民进园成了大家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有人说不要让农民进来,他们可能要搞破坏。但厂长单金铭却坚定的说:“一定要让农民朋友进来,不仅要让他们进,而且我们还要一天到晚地开放。只有欢迎他们进来,他们才能切身感受到这个园子是自家的,才会发自内心去爱惜她,不让进反而会搞破坏。”就这样,农民看似素质不高,但十几年过去了,农民朋友们却一直都在帮助我们爱护、保护这些果树,摘花、捞鱼的现象几乎没有。空分厂尊重了他们,他们也把空分厂当成了自己的家来爱护。直到现在,有些上年龄的农民朋友看到单金铭都不是叫他“单厂长”或是“单董事长”,而是亲切地称呼他为“单大爷”,这是把他当成了一家人。
逗鱼
通过这些举措,有效地解决了空分厂和周围村民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大家不仅能和谐共处,附近村民的文明程度也进一步提升,甚至后来已经完全交流融合,早已分不清谁是农民,谁是工人。在这个过程中,四川空分厂不仅建设得更好了,员工和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也都大大改善,真正是实现了企业和农村的融合发展。
其次是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
四川空分厂筹建之初的建设方针是“靠山、分散、隐蔽”,远离城镇。因此,空分厂上千名员工的生活全都要靠自给自足。当时,空分厂厂区外就是一个庞大的生活区。为了满足员工的物质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需求,空分厂自己先后建成了像生活服务公司、技工学校、子弟校、医院、幼儿园、电影院等,所有基础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自成体系,活生生一个小社会的缩影。但从始至终,空分厂的这些产业都不是只有空分厂员工独享,附近的居民也都可以共享,尤其像空分医院、学校等更是一直面向整个简阳,服务整个社会。2004年,(集团)公司更是将空分子弟校上交给简阳市人民政府,让空分厂的学校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需求。
简阳空分医院
此外,上世纪80年代,厂里花一百多万元,在现低温设备公司办公楼的地方修建了天然气液化分离实验站。该实验站不仅为实验提供了平台,也为川空员工日常生活提供了天然气,甚至还通过这个站让许多简阳市市民都用上了天然气。
亲如一家
现在的森林公园所在地原是四川空分集团的子弟中学,是空分厂的员工们撸起袖子举众力建起来的。建起来后,森林公园作为简阳的城市公园免费对外开放,它不仅承载了不少80后、90后美好的儿时回忆,到今天也仍然陪伴着、守候着我们川空人、简阳人,见证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简阳的日新月异。
林中舞者
除此之外,四川空分集团在自身55年的发展历程中,也在不断践行着“团结协调,融合发展”的精神理念。无论是在企业发展中,坚持走设备与气体并举,不可或缺,不可或偏,相互促进,共同协调发展的道路;还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四川空分集团在不断开发市场产品的同时,设立军代室,积极发展军品,数十年来,军品和民品一直都是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可以说,四川空分集团真正实现了“设备和气体” 两旺、“军品和民品” 两旺,团结协调、融合发展的大好局面。
团结协调、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同样融合发展也是立足于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川空人集体智慧的体现。如果说最初是简阳中心沟接纳孕育了四川空分厂,那么在后来的数十年发展中,四川空分厂也在用自己的力量回报着中心沟,甚至成为简阳市的一张名片。城市、工厂、农村真正实现了协调融合发展。
精神是财富,更是动力。尤其是“三线精神”,更是我们永远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是三线建设企业,我们企业的精神源自于三线精神。这里有我们的初心,她是我们一往无前战胜前进中各种困难的精神力量源泉;这里有我们的使命,她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未来,川空人也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跟党走,加强党的建设,传承和发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坚持奉献、团结协调”的三线精神,砥砺奋进,努力成就四川空分“百年老店”、“百亿企业”的梦想,担当振兴民族工业的使命,为把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做出所有川空人最大的贡献!
(四川空分集团)